产品分类

首页 企业动态 防雷设计调查地质、气象为首要条件

防雷设计调查地质、气象为首要条件

发布时间:2011-08-30  点击次数:2205  

   防雷器新闻中心与您分享防雷设计调查地质、气象为首要条件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 关于雷电活动规律

《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(GB 50057- 94, 2000年版)总则第1.0.3条指出: “ 建筑物防雷设计, 应在认真调查地理、地质、土壤、气象、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, 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。 ”要做好防雷工作, 首先, 应对雷电的规律进行总结, 雷电的分布一般有以下规律: ①热而潮湿的地区比冷而干燥的地区雷暴多。②从纬度看: 雷暴的频数总是由北向南增加, 到赤道最高, 以后又向南递减,在我国大致是: 华南>西南>长江流域>华北>东北>西北。③从地域看: 雷暴的频数是山区>平原>沙漠, 陆地>湖海。据有关部门在中南、华东观测, 落雷密度是: 山区0.02次/km2, 平原0.01次/ km2。在广东观测,雷电流的幅值是: 超过200kA的或然率为2%, 超过40kA的或然率为50%。④从土质看, 土壤电阻率较大时, 局部小的地方容易落雷; 土壤突变的地方最易受雷击; 土山或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山坡, 雷击多发生在山顶, 山腰次之。⑤地下埋有导电矿藏 (金属矿、盐矿) 的地区, 容易落雷。⑥从地形看 (要利于雷云的形成与相遇) , 一般山的东坡、南坡多于山的北坡、西北坡, 这是因为海洋潮湿空气从东南进入大陆后, 经曝晒遇山抬升而出现雷雨。⑦山中平地的落雷几率大于峡谷, 这是因为峡谷较窄, 不易曝晒和对流, 缺乏形成对流的条件。⑧湖畔、海边落雷几率较少, 但滨海如有山岳, 则靠海一面山坡, 落雷几率较高。⑨雷暴走廊与风向一致, 风口或顺风的河谷, 容易落雷。⑩空旷地中的孤立建筑物、建筑群中的高耸建筑物易受雷击。屋顶为金属结构, 地下埋有大量金属管道, 内部存放大型金属设备的厂房, 易受雷击。 建筑群中,个别特别潮湿的建筑如水泵房、冰库等易遭雷击。尖顶及高耸建筑物易受雷击, 如水塔、烟囱、天窗、旗杆、天线等。 输电线及输电线附近的建筑物易招雷击。

以上是一些比较普遍的雷电规律, 所述不一定全面。

2 易遭雷击建筑物的防雷

我们在进行一个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时, 首先, 要对建筑物所在位置的环境、土壤进行调查, 并结合本建筑物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, 是否是属于上述易受雷击的情况, 不能简单地根据当地的雷暴日数计算预计雷击次数, 就确定其防雷类别, 决定防雷的做法。

某住宅小区地处洛阳, 按照设计手册上的数据,本地区全年雷暴日数为24.8/a。有一栋住宅及售楼部的混合建筑物, 住宅部分长40.8m, 宽11.3m, 高18m,在住宅的西端头是小区的售楼部, 南北方向32m, 东西方向11.3m, 高18m, 与住宅部分紧密连接。按照雷击次数的计算方法计算, 在计算雷击次数时, 因考虑该建筑物距洛河约500m, 矫正系数取1.5, 计算结果为年雷击次数等于0.03次/ a, 按照GB 50057- 95第2.0.4条第三款的规定, “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.06 / a, 且小于或等于0.3 / a 的住宅、办公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”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。本建筑物校正系数取1.5,即已经考虑了离洛河较近的因素, 计算年雷击次数也只有0.03/a, 仅为规范规定的0.06/ a的一半, 故设计时未采取防雷措施。

然而, 就在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个夏季, 该楼连续发生了两次雷击事件。第一次, 一个屋角被雷电击中严重损坏, 我们认为是偶然事件。可是时隔不久,该楼内有人在雷雨天打手机, 被雷电击中, 手机掉在地上, 人也坐在了地上, 幸未受伤。这时, 我们不得不检讨我们的设计, 按照防雷规范, 又反复进行了计算。矫正系数取1.5, 已经是规范中的最大值, 计算无误。如果要达到第三类防雷的预计雷击次数, 矫正系数得取3。也就是说, 按照防雷规范, 不需采取防雷措施。可是,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, 事实已经证明,不采取防雷措施是不行的。所以, 我们又对设计进行了修改, 增加了防雷系统。以后, 该区域的所有建筑物的设计, 不论建筑物的大小、用途, 一律按防雷建筑进行设计, 在以后陆续开发的该区域的其它建筑再也未发生雷击事件。

      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春雷防雷器

 
 
 

友情链接:

版权所有:广州春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未经允许翻录必究。    

广州防雷器消防防雷器避雷器、网络监控防雷器厂家电话:13570491396 ;微信:18927533449      联系人:曾先生     技术支持:中国安防展览网       

粤ICP备10215572号
销售经理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销售经理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销售经理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销售经理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